昨天聊到孩子上中學和人家孩子打過架,是因為有同學現場恥笑他媽媽身體缺陷;我愛人本來身體很正常,智力很健全的,早期也是專科畢業,突然生病就造成肢體殘疾,這沒有辦法,也還在治療。說實話,我們做家長都不鼓勵自己的孩子在學校打架鬧事,孩子成長階段或許會有意向不到的情況,當我們了解到他的同學當眾取笑媽媽身體缺陷,我們做家長聽說此事心里也非常生氣,知道孩子為這事打架我們心里也特不開心
常言道,“揭人短處,戳人痛處”是最缺德行為,孩子在學校是接受教育的地方,同學之間要有相互學習,相互尊重和友愛,這是一個家庭最起碼的教育,不論貧窮富貴都不能忽視的;要學會尊重他人,要有善心。我們看到馬英九在他母親去世后寫的悼文中,說他很小的時候媽媽經常教育他:“黃金非寶書為寶,萬事皆空善不空”。我們小時候以及我的孩子小時候,也都是圍繞這類做人最基本守則來成長,倘若這事孩子報告老師,老師頂多是批評了事,有些家庭的孩子,本質上起不了真正的教育作用!對最缺德的人,要用最完善的辦法解決:讓社會環境來教育他。現階段確實有的家庭,他們什么都不缺就缺德!通常,孩子沒有善意、不懂友愛和相互尊重他人的習慣,都源于父母的,這些早期是靠家庭輔導;再延伸觀察這就歸于家風不正、家教不嚴;國家一直提倡的以德治國,樹家風、言家教、傳家訓,目的就是繼往開來,為傳承中華文化和中華美德做鋪墊,因為社會發展了,生活過好了,而我們傳統的好東西丟了,過去所有人唾棄的糟粕都在抬頭,提倡精神文明對一個國家太重要了!
記得在2004年4月底,我瞞著孩子抽空去學校見了一次班主任,這也是孩子從上學開始,我第一次到學校正式拜見老師,以前也想過,但是他四歲我就離開家外出打工,幾百公里的路程,回家都不容易,難得回家一次且在家時間也很短,就沒有時間去學校了;此次去學校和班主任溝通一下孩子狀況,介紹我們家庭情況特殊,孩子就委托老師多費心了,班主任還算很熱心,他早期不知道我們家庭狀況,因為孩子從來也沒有說過媽媽突然生病了花很多錢,還是打架他才知道的。這次簡單的溝通非常有效果,聽孩子反饋班主任和老師也特別的關照他:經常的在班上鼓勵他,常在學生中表揚他,說相信他的眼力還有潛力等等。畢竟是孩子,有班主任和老師這么看好,更是對他莫大的鞭策!孩子信心很足。
班主任的思路和眼光是對的,早期積累的學習基礎和動力,一旦爆發起來成績爬坡很快,初二和初三一直是班上前3名,全年級最好成績是第3,初三就一直穩在前10以內(共是750名)。作為父母我們是很理想、更是感到自豪;他的班主任同樣自豪。去年孩子上大學前,這個初中班主任專門擺了一桌酒,把同屆班上最好的5個學生還有幾位任課老師叫到一起聚聚。
今年疫情期間,他開學的比較晚(5月12日開學),我也沒有上班,他是天天上網課,我在家陪他。關于學習,我問了他兩個重要的問題,一個是初一的時候為什么成績掉隊的那么快(另外一個問題以后文章再寫出來,有興趣的請大家關注,或許對你有幫助),我希望得到一個很中肯的答案,他回答后我聽了也很痛心,首先學校是私立學校,學費自然要比公辦學校高很多倍,而且幾乎每天都要花錢,多的要幾十元,少的要壹到貳元,家里已經沒有錢,因為媽媽看病,花光了所有的積蓄我們還借了10多W,這對我們普通家庭就是一個龐大的數字,他說他每天上學都擔心老師或者班長要收錢,我們想想怪不得孩子坐一元的公交車了;第二就是為媽媽打過兩次架,別人當他面笑話媽媽殘疾,他受不了,他說拼命也必須要用行動教訓最缺德的同學,其中一個挨了打的同學家長還鬧到學校,被其中的一個老師給懟回去的,那段時間孩子心里真是有說不盡的酸楚和委屈。
|